假如李白看了《长安十二时辰》——来自《少年怒马》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1

《长安十二时辰》书我看了,剧在追,都很好。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李白看到这剧,会怎么样?

我估计他会抽出大宝剑,刷刷刷横空劈几下,然后倒一杯酒,默默流泪……

并不是因为剧里一开始就黑他,而是黑他的人,会照出李白灵魂深处的痛。

这个人就是易烊千玺的角色,剧中叫李必,原著里他是真的历史人物,叫李泌[bì]。

把原著里人名改掉的,还有贺知章,剧中改为何执正。岑参,剧中改为程参;李林甫,剧中叫林九郎;高力士,剧中叫郭利仕……

为什么要改名?咱也不懂,也不敢问。

李白比李泌大20岁,一个是诗人,一个大官,史料也没记载二人有过交集,为什么要放在一起聊呢?

因为这两位的履历太像,而取得的成绩,却天上地下,如果李白搞一次小穿越知道这事,又要“会须一饮三百杯”了。

今天,就讲讲这二李的故事。

 

02

那段历史有点复杂,先简单交代一下背景。剧中的故事,发生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

这一年,李白被裁员,丢掉翰林待诏的工作,外出流浪。在洛阳、开封一带,他的朋友圈接连多了两个好友,一个叫杜甫,一个叫高适。

脾气火爆的岑参,刚刚30岁,搁现在是个九零后。这一年,他从一个京漂,高中进士第二名。春风得意,拜了一个大哥,名叫颜真卿。

47岁的王昌龄,正在南京做他的小县丞,以诗言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搬进他的辋川大别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白天朝廷打酱油,夜晚灯下诵佛经。

也是这一年,贺知章办好退休手续,“少小离家老大回”,唐玄宗为他举办了隆重的散伙饭。

贺知章是武则天后期,以状元身份进入仕途的。宦海一生,如履薄冰,大唐的血腥和华彩,他都见识过。在绍兴老家,临死前的贺知章写下这首诗: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到底是历经沧桑的老人,看得透。镜湖水波不会轻易改变,人事的风波却从未停息。

 

03

这些人的风波,要从十年前说起。

那一年,入仕无门的李白同学,第一次见到贺知章,几杯酒下肚,被贺老封了一个牛掰的称号:谪仙。

这个称号,李白是满意的,多年以后他在朋友圈炫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季真:贺知章的字)

得意之情,带着酒气扑面而来。

此时的李白或许没有想到,在另一个大佬张九龄门下,一个叫李泌的小孩,也获得了一个称号,叫“小友”。

“小友”就是小朋友,听起来很低调,但这得看是谁的“小友”。当时的张九龄,在政坛是大唐宰相,在文坛,他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经高挂在唐诗的圣坛。

不仅如此,李泌还有另一位大友,名字同样如雷贯耳,叫张说。对,就是孟浩然苦苦追求的那位。

李白与李泌,都有大神加护,这是二人的第一个相似点。

第二个相似点,二人都是道教信徒。

入仕之前,李泌跟李白一样,游山玩水,炼丹修道。

李白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而翻开李泌的履历,不在长安,就在上山,嵩山、衡山、终南山,是个著名的登山家,后来还有个称呼,叫“山人”。

不过,千万别觉得他们真的要上山下乡,在景区呆一辈子。

在当时,做隐士是一种自我营销的手段,长安附近的终南山,洛阳附近的嵩山,因为靠近政治中心,是隐居界的圣地。

隐士们都相信,终有一天,他们的意中人,会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送来朝廷的offer。

这条免考保送、直接上岗的捷径,隐居终南山的成功率最大,于是产生一个成语:终南捷径。

这个回合,李白与李泌,又打了一个平手。

若干年后,唐玄宗先后发出两份offer,都是翰林待诏,一份给李白:来吧,为我的玉环写诗。

另一份给了李泌:来吧,陪我的太子读书。

李白人生的高光时刻,就从这时开始。

 

04

玄宗见了李白,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想想那画面,60岁的唐玄宗像个慈祥的老父亲,端着羹汤,吹几口,送到李白手里。

这待遇,除了杨玉环小姐,估计皇子们都未必享受得到,有不服的吗?

当然有。

几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卡位登基,叫唐肃宗。

正是用人之际,在外面云游的李泌,掐着点赶到灵武,送来了平乱方案。

唐肃宗感动得一塌糊涂,对李泌“出则联辔,寝则同榻”。辔是马的缰绳,意思是,外出并排骑马,睡觉一个被窝。

君臣之情算什么,基情才是王道。

知道李泌修道,要吃素,唐肃宗就“自烧二梨以赐之”。一个皇帝啊,亲手给你烤梨吃,堪称史上最牛烧烤。

李泌与李白,连吹牛的资本都这么相似。

李白的梦想大家都知道:“谋帝王之术…..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轰轰烈烈干一场,然后“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听起来很带感。

那李泌的小目标呢?嘿嘿,简直一模一样。

他留下的诗很少,最有名的一首叫《长歌行》: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我顶天,我立地,天地生我,意义重大。

要么得道成仙,羽化飞天;要么骑着佩玉的宝马纵横帝都(寓意出将入相)。

……

各位观众翻开千百年历史看看,大牛人都是功成名就,而后泛舟五湖。

怎么样?虽然文采略输李白,但野心比李白还野。

写到这里,你发现没有?

俩人同一时期出道,一样的道家出身,一样的大佬提携,一样受过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一样的雄心壮志,简直双胞胎兄弟有没有。按说,结局应该也差不多吧?

然而,并不是。

道教的创始人叫李耳,也就是老子。多年以前,当他老人家提出“无为而治”这个治国四字秘诀时,一定不会想到,李白和李泌这两个信徒,一个只学会前两字,另一个学会了后两个字。

二人命运,开始在相反的方向上一路狂奔。

 

05

唐玄宗看上李白,是为了让他写诗。写杨贵妃的惊世容颜,玄宗的文治武功,和大唐的千秋盛世,是“无为”。

唐肃宗看上李泌,是为了他的治世谋略,平安史之乱,招募人才,处理跟老同志的复杂关系,一个字,“治”。为此,封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名副其实的大军师。

李泌不负圣恩。

当时安史乱军已经打到洛阳、长安,唐军战斗力很渣,一直被虐,唐肃宗对这个烂摊子束手无策。

李泌一上任就主动996,提出一个又一个牛掰的方案,最厉害的一个叫“以逸待劳”。

当时的大唐,长安洛阳都丢了,唐肃宗大叫着还我河山,准备剿匪。

李泌噼里啪啦一通分析,说别打长安洛阳,打安禄山老巢去。

方案是好方案,可惜唐肃宗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要不先打下长安,万一被老爹玄宗先下手,抢龙椅也得尊老吧。要知道,沙发有且只有一个人能坐。

尽管长安洛阳最终还是收复,但藩镇并没有除根,此后一直到唐朝灭亡,都没能摆脱藩镇割据的危机。

宋代的秦观看到这段历史,捶胸顿足:呜呼,使泌之谋尽见听也,岂有方镇之患哉

意思是:卧槽,要是采纳李泌的计谋,怎么还会有藩镇的后患。

历史当然不能假设,但这个观点,后世很多史学家是认同的。

这时的李白呢?

不好意思,他因为参加了永王李麟的叛军,正在被朝廷围剿呢。而且其中一个带头儿的,还是他曾经“论交入酒垆”的高适兄弟。

人生真的如戏啊!

这样一对比,李白的政治觉悟,对时局的判断,完全被李泌碾压啊。

不过,你以为这就是李泌人生的巅峰吗?

不是的,这只是他小试牛刀。李泌头上的光圈,才刚刚点亮。

 

06

李泌的一生非常复杂,简单来说,就三件事:

当老师——打怪——休假。

唐玄宗时期,他是东宫翰林待诏,太子李亨的好兄弟、老师,大怪兽是李林甫、杨国忠,才20多岁的李泌,斗不过这些老奸巨猾的家伙,然后云游四方,开启休假模式。

李亨在安史之乱中,强行上位,就是前面说的唐肃宗。李泌瞅准时机,道士下山。拂尘一挥,叛军胆寒。

这时候,领导班子里也冒出两个大怪兽,一个叫鱼朝恩,一个叫李辅国,两位都是太监。

请记住这个历史时刻,唐朝后期的宦官干政,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之前的高力士,顶多玩一点花花肠子,不谈国事,鱼朝恩、李辅国是身残志坚,总想搞大事情。

李泌同学虽然很厉害,很受老板赏识,却厌倦男人宫斗,又开始休假了。

杜甫有一首叫《洗兵马》的长诗,其中一句“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清河颂”,就是对李泌的召唤:

隐士大侠,别去山里唱道家歌曲了,赶紧出山吧。我的颂歌都准备好啦。

诗人就是单纯,看不懂官场上的波诡云谲。

几年后,到了762年,李白在郁闷中长逝,这一年死去的,还有唐肃宗。太子李豫继位,庙号代宗。

唐代宗比他老爹更喜欢李泌,一登基就把他召回来,拜为老师,“军国大事,皆与之议”。

什么样的军国大事呢?让我们再次把话筒交给杜甫。

这一年的杜甫正在四川流亡,没心思打麻将、吃火锅,他写出了那首伟大的《忆昔》。

之前的大唐是: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现在的大唐是: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通货膨胀,战争不断,宫殿一片瓦砾,连皇家宗庙都被狐狸和兔子占了。

唐代宗太需要李泌了,为了防止亲爱的李老师再去休假,赐给他豪华大别墅、涨工资,还逼他破戒吃肉、娶老婆。

可是,想要议军国大事的,不止李泌一个。

之前的鱼朝恩、李辅国,现在已经长成巨兽,还多了一个叫元载的,他们手握重权,各种斗。这样的政治漩涡,李泌依然能够应付,被贬到杭州,照样能和唐代宗远程“议国事”。

到了唐德宗上位,李泌已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他终于登上宰相的高位,搞外交、管内政,为中唐的“元和中兴”开了个好头儿。

这期间,他又打了一个叫卢杞的老怪兽,没错,就是坑害颜真卿的那位。

大唐三百年,从玄宗后期到中唐的元和中兴,是奸臣扎堆的时代。真巧,全被李泌赶上了。他的一生,就是打怪的一生。

翻开那段史书,浓墨重彩的是郭子仪、李光弼这些战神,李泌这样的谋臣,笔墨并不多,这是因为他遵守了道家的修为:深藏身与名。

再回过头看李泌的梦想,“鸣珂游帝都”,他做到了,还被封了侯。少许的遗憾,是在68岁那年死于宰相任上,终究未能“扁舟泛五湖”。

此事古难全啊。

南宋有诗,把李泌比做张良,并不算夸张:

衣白山人再造唐,谋家议国虑深长。

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今天把李白和李泌放在一起,不是黑李白。李贺说: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写诗的,有几个做得了大官儿。

所以,我还是喜欢李白。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杂谈评说

社交中三不请原则

2020-9-4 9:37:08

杂谈评说

今天你“晒”了吗

2020-9-7 18:10: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