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跟我说,年轻时候不要去西藏,因为它会消磨你的斗志。帶著對這一句話的疑惑,我們開始了一段藏地游。
路過心靈的感動
鏡頭一:
從羊湖返回拉薩城的途中,經過一大山,山腳下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小學。當時艷陽高照,路上行人寥寥無幾,而當我們的車子從這小學門口駛過時,泥路旁正站著3個系著紅領巾的小學生,他們看到我們的車子,馬上齊刷刷地向我們來了一個有力的敬禮。藏族司機見此哈哈大笑,而在車裡的我們卻被這意想不到的一幕觸動了。
鏡頭二:
早上8點多,大昭寺門外,聚集著從四面八方走過來的藏民,他們正環繞著大昭寺轉經念道,我們順著藏民們朝拜的方向,用心感受著這一種虔誠的文化氛圍。走到不遠處,眼前的一幕瞬間顫動了我們的心靈。一家三口,正以三步一跪拜的形式朝著大昭寺的方向祈禱著。小男孩大概6、7歲的樣子,雙手攥著的是兩塊厚厚的板,不難看出,在起身與俯身之間他需要費很大的力氣。因為貼地叩拜的緣故,小男孩黑黝黝的額頭上已經開始破皮了。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讓父母們捨得讓自己的孩子也跟著三步一跪拜?也許是信仰的力量,也許是家庭教育的熏陶,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敲問人性的良善
鏡頭一:
羊湖的不遠處,一外地遊客正跟兩名藏民吵了起來,原來是因為這遊客拍了張石碑的照片,兩藏民說拍這石碑要收錢,不給錢就必須把照片刪了。
這塊本是註明羊湖身份的大石碑,卻被某些人拿來當作牟利的手段,實在是讓人覺得不道德,也難怪不知情拍了照的小女孩會如此的氣憤。
鏡頭二:
剛走進一家藏民茶館,一名3、4歲的小男孩跑了進來要錢。看著他一直苦苦哀求的樣子,我們決定給他一塊錢,他拿了錢馬上就走了。沒過一會兒,這小男孩又來了,還帶著他的小兄弟過來了,只見小男孩指了指我倆的方向,然後他的小兄弟就跑過來,伸手要錢,這回我們拒絕了他。小男孩只好帶著小兄弟垂頭喪氣地走出茶館。再過了一會,他倆又來了,旁邊還跟著一位婦女,也許是他們的媽媽,她直接走到我們座位旁,做出要錢的手勢,說著不太流利的普通話:啊姐,給點錢吧,要養孩子。“給還是不給呢?”我在糾結著,最後,看了下錢包,還有零錢,就再給了一塊。
從到西藏的那會,就有外地導遊跟我們說,看到那些帶著孩子伸手要錢的就不要給了,你給了一個,就會有一堆跑過來,你還敢給嗎?
對於這種現象,我真的覺得很費解,一邊是不理旁人目光虔誠地搖著轉經筒的藏民們,一邊又是專找外地遊客要錢的藏族婦女孩子們。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兩種現象?為什麼要把孩子們當作謀生的工具?
這樣的疑問一直困擾著我,讓我走在大街上都深感畏懼,只有當踏進酒店房間或者遠離市區時,我才覺得一切恢復正常。
西藏,讓人敬畏又心生畏懼。西藏之行,並沒有消磨我們的鬥志,相反更篤定了我們的信念:人要有信仰,這樣的活著才算是有意義的活法。旅途中,感動的瞬間很多,引人深思的片斷也不少,也許就是這樣一些生活的發現,串聯成了我們畢生的回憶,也牽繞著我們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再去一趟西藏,在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之餘,也為自己的人生增加一個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