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道而正焉【1.14】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1.20道而正焉【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1.14》)

 

杨伯峻: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钱穆: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居处不求安,敏捷地做事,谨慎地说话,有能常向有道之人来辩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详解: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君子: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即食无求而饱,居无求而安。

 

——所谓食色,性也。食:代指人的所有欲望;无求:不贪求;饱:引申为欲望的满足;

 

——居:在现实中当下的生存条件、环境,不单单指住房;安:安身立命。对欲望不贪求才是真满足,对生存的环境不贪求才是真正的安身立命,这是对君子好学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整天都想着贪求,用自己的欲望之眼来观察世界,哪里能看清楚世界?哪里还有好学可言?如果像秦始皇那样贪得无厌,只会加速灭亡。注意:无求,不是故意放弃,故意糟践自己,而是根据当下的条件适当的选择,不是不求,是不贪求。

 

——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对欲望不贪求从而满足,对生存的环境不贪求从而安身;

 

敏於事而慎於言

 

——即於事而敏、於言而慎。敏:假借为“拇”,大拇指,转义为印证的意思;慎:通顺,顺应。

 

——通过当下的事情去印证,使得理论、言论顺应当下的实际。

 

就有,道而正焉

 

——就有,这里要加逗号断开。就:尽、穷尽;有:现实的存在,指自然和人类社会;道:有两层意思:(1)行《易》道,在现实中行《易》道;(2)《易》道——圣人之道。

 

——正:上一表示方向、目标,下足(止)表示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倚地走去,意思是平正,无邪恶,主持正义。焉:指示代词,相当于“之”,代指自己思想以及现实中不理想的地方。道而正焉:在现实中行圣人之道,并且对自己思想以及现实中不理想的地方以《易》道(圣人之道)修正之;

 

——按照朱熹的解释“向有道之人来辩正自己的是非”是“人而正焉”——人不能取代自然规律,显然违反了孔子的主张“道而正焉”。

  

——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究底穷源,在现实中行圣人之道并且对自己思想以及现实中不理想的地方以圣人之道修正之。

 

——这就是“就有,道而正焉”,而不是“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其实,“就有”的过程就是通过实践印证圣人之道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思想以及现实中不理想的地方以圣人之道修正之的过程,因此不需要有“道”之人来匡正。现实中有“道”之人往往是董仲舒、朱熹之流的腐儒,他们如何能匡正呢?朱熹如此注解,无非是要学生们听从他的忽悠。

 

可谓好学也已

 

——是“谓好学也可已”的倒装。

 

——谓:称为;可:恰当、适当;已:通矣;

 

——符合什么条件被称为“好学”才是适当的?孔子给出了上面5大标准:(1)食无求饱,(2)居无求安,(3)敏於事而慎於言,(4)就有,(5)道而正焉。

 

——称之为好学,是适当的啊。

 

本章孔子提出好学的5大标准,尤其是其中第(5)的“道而正焉”。“道而正焉”代表了君子好学的基本要求。

 

重新断句如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对欲望不贪求从而满足,对生存的环境不贪求从而安身,通过当下践行的事情去印证,使得理论、言论顺应当下的实际,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究底穷源,在现实中行圣人之道,并且对自己思想以及现实中不理想的地方以圣人之道修正之——称之为好学是适当的啊。”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心情日记

青春的旅程

2020-6-4 18:14:54

心情日记

时光里的爱人

2020-6-5 7:17:2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