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回首时,不可忘却那抱薪送炭的点滴温暖
庚子鼠年,如期而至。然而荆楚大地,不闻鞭炮阵阵,却见战鼓频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举国“既过年关,也过难关”!
从古以来,中华民族便不乏拼命硬干、为民请命的脊梁!临危请命的白衣天使们在抗疫前线殊死搏杀、最美“逆行者”们迎难而上、八方援兵纷纷抵鄂……武汉的动态,疫情的发展,无不牵动着全国乃至国际的目光。
今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开端 -场疫情从内陆腹地,迅速席卷
荧幕上一个个名字和身影汇成黯淡疫情中难得的温暖和力量
那些暖流与力量,或许也离我们不远当回首时,不可忘却那抱薪送炭的点滴温暖2020年的春节,因疫情的蔓延而变得冷清而压抑,在这次磨难面前,总有无数坚毅的人坚守在岗位的一线,以自己的力量争分夺秒地挽救生命;总有无数心怀信念的人贡献着自己的一分热度,风雪中义无反顾为众人抱薪;也总有心怀希望的人,将一点一滴的爱汇聚起来,为患难者伸出援助之手。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希望与勇气,如同珍贵的钻石闪着熠熠光辉,在无论哪一个时代、无论哪一种泥泞中都值得我们坚守。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人这一生似乎离不开苦难,有时甚至是某些深刻的苦难–病痛、贫苦、家业的败落以及生死离别。我们仿佛成了一株尚未成熟的小树苗,面对这些苦难,我们在风中颤抖,在雨中低头,却仍瑟瑟站立,苦中散发着清香。没有人能够永远天真,但,所有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微弱的希望之火往往在不经意间熊熊燃烧。
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医护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疫情最前线甚至在广东省病例数持续攀升的情况下,毅然做出逆行的决定,他向省卫生厅申请:考虑到
imb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医护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疫情最前线。甚至在广东省病例数持续攀升的情况下,毅然做出逆行的决定,他向省卫生厅申请:考虑到危重病人有较强的感染性,应集中治疗,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
“我不是不怕死,只是仗着自己身体好”,他敢医亦敢言,在没有先例、众说纷纭的情况下,钟南山院士力排众议,提出查清病原体的思路,让抗击非典”少走了弯路。
而17年后的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大半个中国,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投入疫情战场的第一线。
2020年1月20日,在《新闻1+1》中,他呼吁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早在两天前就已赶往最前线,实地了解疫情。
在1月20日晚《新闻1+1》直播采访中,面对疫情的询问,钟南山没有避重就轻,郑重严肃地对全国人民宣布了一则“坏消息”-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而九省通衢的武汉正是疫情中心。
“我的动力来自疾病对人的生命的威胁。”疫情爆发后,这位耄耋老人马不停蹄、辗转广鄂,“逆行”,无愧于时代楷模、当代标榜
火神山:与死亡赛跑的中国速度
从2020年1月24日到2020年2月2日,一座设计科学、 完善的医院拔地而起。它被命名为“火神山”,寄寓着人们以楚地火神祝融驱赶瘟疫的期待。
这是一个令全世界震惊的基建速度。某国外节目甚至感叹道:“在美国,想装个有线电视都不止十天。”
而在这个“基建狂魔”奇迹的背后,并未存在任何神灵,它的骨骼是由无数专家朝乾夕惕的研究塑造的,它的血肉是由无数朴实无畏的普通工人不辞辛劳地连夜工作浇筑的。
据相关报道,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的高峰时期4000余建筑工人24小时轮班施工,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车辆彻夜运行。当人们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这些无名的英雄仍坚持奋战在建设第一线,最长的工作时间甚至超过20个小时。
基辛格曾在《论中国》中写道:“中国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真正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火神,不是传说中的祝融,而是那一盏盏彻夜通明的白炽灯之下,上千名不屈不挠、无怨无悔的中国工人。
历时14440分钟3000多名工人
近1000台机械设备及运输车1400余名医务人员
合力创造“火神山奇迹”
向有责任、有担当,讲奉献的英雄致敬!